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了高考,他们偷偷让孩子吸毒

生姜斯基 老斯基财经 2019-07-05


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,一是太阳,二是人心。

 

 

来到医院,妈妈才知道,田静行李箱里的那些粉色小药片,根本不是什么聪明药,而是摇头丸。

 

田静一开始吃的药片,不是粉色的。

 

高一和高二的时候,她一直稳居班里的前五名。到了高三,名次却掉出了班级前十。

 

物理太难了。

 

这个时候,妈妈递来了一片指甲盖大小的白色药片。

 

“有人吃了成绩就变好了,你试试。”

 

田静想想那些让自己静不下心来的物理题,混着水把药片吞了下去。

 

它就是近几年在家长和考生群体暗地里流传的“聪明药”。在医院,它的名字叫利他林或专注达。

 

其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,在药理上和冰毒中的安非他命衍生物相当类似。

 

 

二者都是神经兴奋剂,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,分泌大量多巴胺,让服药者体验到兴奋的感觉,只不过药力和成瘾性稍弱。

 

虽然被人称为聪明药,但是显然这种药跟智力和记忆力没有任何关系。

 

利他林主要用来治疗儿童多动症和嗜睡症,如果正常人长时间服用,将会出现焦虑、厌食、失眠、狂躁、兴奋等症状。

 

开始时,田静只在每天早上吃一片,没有体验到什么效果,两三个月后,她决定加大剂量,变成了每天两片、三片,早上出门前、晚上回家后各吃一次。


田静的月考成绩终于提升到了班级前十,但随后,她开始出现掉发、失眠,几乎每一个夜晚都在辗转反侧中度过。


意识到不对的母亲,停了田静的聪明药。

 

但是为时已晚,停药后田静出现严重的戒断反应:头疼、恶心、浑身上下说不出的难受,根本无法投入学习。

 

为了能够重新吃到“聪明药”,平时说话轻声细语、从来不跟父母吵架的田静冲着妈妈大喊:“当初是你给的我这个药,现在为什么不让我吃!”

 

 

几乎是同样的情况,今年4月,杭州的胡医生接到了一位妈妈的电话。

 

她的孩子李星同样是去年6月参加高考的学生。

 

说着说着,她在电话里嚎啕大哭。

 

高考结束这一年来,李星经常整夜整夜的失眠,情绪变得异常暴躁,动不动就跟爸爸吵架,甚至差点打起来。

 

她说她后悔了。

 

去年4月开始,她从网上买来所谓的聪明药,头一个月,按照一天一粒的剂量给孩子吃。眼见没有效果,她把剂量加大了一倍……

 

在联合国公约《精神药物公约》中,利他林在四级分类中被列为第二类药物,与安非他命、四氢大麻酚(大麻中的主要精神活性物质)并列。

 

“人体自身会分泌多巴胺等主导兴奋的神经递质。如果分泌长时间依赖兴奋剂,自身的分泌能力就会下降。一旦停药,就会产生不适。”

 

这意味着,长期服用利他林也会成瘾,而且成瘾后一旦停药,还会出现严重的戒断反应,形成恶性循环。

 

一旦利他林的效用无法维持大脑的兴奋,患者就极易转向冰毒、大麻等,寻求更为强烈的兴奋感。

 

在田静就医的北京高新戒毒医院,有70%左右的住院病人,都是滥用安非他命类毒品的。而在这70%里面,通过利他林、专注达等聪明药接触到安非他命类的,大概占一半。


 

在我国,利他林属于严格管控的状态,正常情况下,只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者、嗜睡症患者才能从医生那里获得这种处方药,且医生开药前须对患者进行严格检查。

 

所以,能够从国内医院流出的国产利他林数量很少。

 

黑市上流传的利他林大多来自瑞士和巴基斯坦。

 

《我不是药神》中,用以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格列卫是瑞士诺华公司生产,瑞版利他林同样由诺华制药生产,而巴版的利他林是巴基斯坦公司生产的仿制药。


 

虽然都是利他林,但是它们和国产利他林并不一样:

 

“国内的专注达是缓释片,上午服用后会在一天中缓慢释放药性,药物起效后也比较缓和。国外的利他林不是缓释片,半衰期短,容易一天内反复多次用药,更易成瘾。”

 

一名高考学生在豆瓣上记录了自己的“服药亲测报告”:


黑市上购得利他林(瑞士产)后,前半小时效果并不明显,中间一个半小时可以用“恐怖”来形容。平常记单词每单元十分钟听力,需要花20分钟消化,听了两小时就要休息。服药后,连听10个单元近千单词,激动得手发抖,“不再是自己思维跟不上听力,而是听力速度跟不上思维。”不过这名学生直言,服药只对重复性工作有效,口语、作文等有创造力工作效果甚微,药效一过没有任何胃口,次日还出现虚得飘起来的状况,十分难受。


巴版和瑞版的利他林,见效更快的同时,成瘾性和副作用也更大。然而大部分人能够在网上自己买到的利他林,都是这种。

 

这些药之所以能够堂而皇之地流入国内,是因为:

 

尽管利他林和安非他命都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,但后者被划归为毒品,一旦入境则涉嫌走私毒品罪。前者属于药品,涉嫌的是走私普通货物、物品罪。

 

不同的走私数量,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。涉及的金额较小时往往属于违法但不犯罪的情况,可能面临货物被罚没、罚款、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。

 

而价值在1000元以下、携带处方、可证明属于自用范围内的药物不会被海关没收。

 

这些药贩子,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微博、闲鱼、扣扣上。

 

斯基仅用了半个小时,就成功在网上找到了药贩子的联系方式。(为了防止有人模仿,这里不再赘述斯基是怎么找到这群药贩子的。


 

我们发现,这些药贩子不仅仅在贩卖利他林,还有莫达非尼。


 

和利他林一样,莫达非尼也是“聪明药”的一种,能够让人保持长时间的清醒。

 

国外有人认为,莫达非尼是最安全的聪明药。

 

其实并不是。

 

为了顺利毕业,2015年湖南一所大学的研究生李想开始断断续续地服用莫达非尼。

 

三年后,他的孩子出生,一直等到孩子长到了八九个月,仍然比较木讷,不太会哭笑。带到医院检查,孩子被诊断是神经系统发育异常。

 

同时,李想由于长期服药,精神行为出现异常,最终被诊断为“双向情感障碍”。

 

更有甚者,有些丧尽天良的药贩子直接拿毒品当利他林卖,服药者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瘾君子,田静所遭遇的就是这种情况。

 

 

在田静能够保持高考学习进度的情况下,母亲默许了她偷偷吃药的行为。


事后,她想不通,自己家好好的孩子,怎么就变成了瘾君子?

 

而李星的妈妈在给孩子吃药前,也并不是对药品的危害一无所知。

 

她还咨询过专业的医生朋友,在得到不要给孩子吃的建议后,她还是给李星吃了聪明药,理由是:

 

辛苦十几年,马上就要高考了,身边那么多人在吃,那个时候真的顾不上了。

 

是啊,身边这么多人在吃,如果自己家孩子不吃,是不是就落在了后面?

 

高考,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赛。

 

2017年,985高校总共在全国招收了大约15.8万人,以当年高考的参考总人数940万计算,这些学校中的“豪门”在全国的平均录取率仅为1.68%。

 

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成为1.68%,有人买天价学区房,有人跨省迁户籍,四处求人上民办……孩子参加高考的同时,父母也在面临自己的考试,他们也很焦虑。

 

在了解聪明药的过程中,最令斯基震惊的不是聪明药堪比毒品的副作用,而是:


并不是所有父母在给孩子吃聪明药的时候,都不了解聪明药的副作用。


其中一位家长是这样说的:


我知道这是精神类用药,短暂用药或许会给孩子带来身体损害,但服药后孩子就有希望进入精英辈出的学校,有着光明灿烂的未来。这比没有药物帮助,一辈子当学渣的人生,有意义多了!


 

现代教育家杜威认为,教育的目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本身,教育无处不在。

 

而如今的高考,对于一些人来说已经脱离了教育的范畴,变成了一种出人头地的工具。

 

学生在高考中的经历,将成为他们所接受教育的一部分。比如:努力、坚韧、自律、学会承受压力。对于吃了聪明药的孩子来说,他们从这场竞赛中所学到的,肯定不包括公平。

 

我们只能假设,绝大部分的父母在给孩子吃聪明药之前,都没想到这些药物会给孩子带来如此严重的后遗症。

 

那么他们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之后,就会立即打消这种荒谬的精神自残念头。

 

但我们都知道,真正的毒品并不长在罂粟园,而是长在人心里。



参考资料:

《会上瘾的“聪明药”》 新京报

《男子长期使用“聪明药” 所生小孩变得木讷不会哭笑》 潇湘晨报

《“聪明药”有类似冰毒结构 学生亲测用“恐怖”形容》 解放日报

《“聪明药”流行 吃了真能让人聪明?别信!》 央广网

《名校教授和学生在吃的聪明药,多吃会让你猝死、长不高》 把科学带回家



来源:老斯基财经(ID:laosijicj) 作者:生姜斯基

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 侵权必究


李彦宏:赚钱就好了,评什么院士啊

林志玲新婚掉粉,中年人不配拥有爱情吗?

Modified on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